[教育] 回應阿餅留言:關於語言教育

★迴紋針的小叮嚀★
  • 「非商業性」轉貼這篇文章沒問題,但請在轉貼文章時將這篇文章的連結一併附上,非常謝謝您的貼心與尊重。
  • 飲食或消費記錄多半有時效性,請將發文日期列入參考,並在前往消費前先跟店家確認。
  • 本部落格商業合作文絕對標示清楚,絕無置入,請安心閱讀。

  • 針對吾友阿餅在《思想沒有懶惰,但教育的確失敗》一文中的回應非常精彩,我想在這裡提出我的回應與其他看法。以下是阿餅說的話。

    對”成語讓人思想懶惰的邏輯”我倒有點贊同。因為成語或任何寓言故事背後代表的可能是一套僵化的價值觀與道德訓示,在不深思的情況下(比方說,老師只講灰姑娘的故事,無形中建立了孩子”後母都是壞人”的印象,對好後母情何以堪?),透過教育,傳遞給學生一套價值觀我個人是滿感冒的。

    另外我當初乍聽地圖可以橫著擺時,也是噗的一聲笑出來,經友人提撥又改觀。語言/歷史和地理其實都可以是充滿意識形態操作的文化建構,地圖的製作與呈現本身也像歷史書寫一樣,是個意識形態的角逐場域(”地圖”在西方殖民主義扮演的角色
    西方世界透過”地圖”來投射他們對非西方世界的想像和慾望;中國人自古稱自己為中,也是在宣誓一種以我為中心的霸權思想,最好四方小國全近悅遠來),地理/地圖和歷史或語言一樣,可以不是什麼既定不變的事實。友人甚至說台灣地圖應該橫著看的說法,她在高中時就聽過了。我以為杜先生是有學問的(不然也拗不出這一堆^^),可惜不得媒體緣(其實也不太得我緣),不管他說了什麼,沒什麼人要深入去理解他的論點,很容易就被簡化斷章取義。

    他的觀點被糢糊了無妨,徒增大眾茶餘飯後笑點也算功德無量,我比較不想看到的是弄得大家流於義氣之爭(現在的焦點全放在”杜正勝”三個字上啦),其實我倒希望看到教育部字典收字部份的討論(每年追牛津或韋氏字典公佈最新收錄字彙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可惜記者或多數人對這部份沒興趣吧。

    以下我的回應。

    阿餅,如果照妳這樣的邏輯來看,出問題的不是在於「成語」本身,是在於教育的問題。如果在解釋成語來源的時候,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們,就不至於會發生你說的那些stereotype的現象。妳也是學語言教學的,應該理解語言是活的,是「人」自己才把語言搞的僵化不堪

    很遺憾的是,在第一線的教育者(我應該曾經算是)因為整個大環境的問題,一直在應付不斷變革的教育體制。今天說要開放民間教科書,明天又鬧著要一綱一本。大部分的老師,儘管承認品格教育的重要,但仍舊不得不在乎學生的成績表現。極具理想性的老師,採用創意的教法,或者將學生的成績拋諸腦後,努力以全人教育為職志。但這樣堅持下去的結果,全台灣之中有多少學生能因此在社會上出類拔萃?我這裡所謂「出類拔萃」的意思,指的是能夠善盡己力為社會付出。不僅教育工作者要永遠堅持自己的理想,不因挫折而放棄,就連學生自己也要有堅強的意志力,不因社會的價值觀而隨波逐流。

    我每次講到 education 這個字,就會跟學生說,”e” 表示”ex-” ,「向外」,”duc-“叫「引導」,整個合起來,就是引導學生的潛能,要這些潛能發揮出來。但面對這樣的體制與社會價值觀,很難,真的很難。因為中國人就已經把這個觀念限定在「教」與「育」上頭,充滿了「上對下」的觀念,而非西方的「引導」,老師充其量只是個協助者。

    所以問題不是出在成語,問題是出在我們所處的整個環境。這也是我心中一直有的一個想法:出生在什麼文化之下,似乎就宿命地具有一種民族性。台灣人的民族性是什麼?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

    回到成語上,我還是認為,成語是語言的濃縮智慧,而非思想的怠惰

    另外,我也覺得把焦點放在老杜身上真的沒什麼建樹,重點是我們要怎麼改進我們的字典編輯,英文字典每年都會將新字加進,但中文卻好像不見如此的動作。教育部要努力的應該是讓中文字典能夠跟的上時代,而不是看部長或媒體的臉色辦事。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創造新詞沒有什麼不妥。但憑良心講,「三隻小豬」對我來說真的沒有任何意義,不過就是童話名字。要像老杜那樣,為「三隻小豬」造句(「你不要像『三隻小豬』的老大」),根本沒人懂他指的是什麼意義,是指「你不要那麼懶嗎?」還是…?(豬就一定懶惰?這樣又墜入刻板印象的窠臼了)。如此完全不符合語言的溝通功能。不過從今以後就很難說了,因為「三隻小豬」有了新解。只要能夠被眾人理解,要怎樣發揮創意,都不是任何人、任何制度規定可以阻攔的。

    歡迎再繼續討論。

    26 comments

    1. leonccc, 您哪裡看到我說"成語"是約定俗成了? 您說的某次高級知識份子說的話成了成語, 是說我們的杜老爺吧? 不太懂您說的"古人的教育程度是否有辦法約定俗成"這句話…

    2. 不好意思,小弟才疏學淺,特來請教~
      我很好奇成語的來源,真的是約定俗成嗎?
      古人的教育程度,真的是有辦法約定俗成嗎?還是某次的某個高級知識份子講的話,就可以變成成語了?
      ^^^^^^^^^^^^^^^^^^^^^^^^^^^^^^^^^^^^^^^^^^^^^^^^^
      不好意思,有點語無倫次,造成您的困擾….."語言是約定俗成的"
      我想問的是:成語是怎麼來的。跟杜部長講的話,沒有關係啦!
      我之前說的:某個高級知識份子講的話,是因為幾乎每個成語,都是從某一篇文章出來的,不是嗎?
      以前文盲那麼多,成語應該不會是他們用的,而是文人用的吧?!

    3. 因為經過大哥二哥的失敗 更顯得小弟的好主意
      三個看起來不怎麼樣的人 願一起想辦法 也許會有不錯的構思

      只是我們習慣了中文模式的思考 中西也有貫通的

      但我不是說這兩句雷同 正確的講並不完全相同
      不過學測時至少不能歸為相反詞

      很多人想創造歷史 卻以為推翻了以前的就是創造 是比較悲哀的部份

    4. 吸血鬼,我忘了我畢業證書上是誰的名字了。不過這讓我想起,以前研究所畢業時也會有跟你一樣的想法,很慶幸我的論文上簽著的是「代理所長」的名字。

    5. 我也比較喜歡曾志朗,剛好我的證書上也是他老人家的名字哦!
      我不喜歡黃榮村.

    6. 對不起,我是偵錯特攻隊。

      義氣之爭……好像很不錯


    7. 沒錯
      我在文裡提了一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都沒人正面回應。

      究竟是三隻小豬入成語典比較惹人嫌還是杜正勝?

      看來還是迴紋針比較豪爽。: )

      有空再來發一篇"我為什麼討厭杜正勝"好了。

      在這之前只想哀號:老杜!你可不可以閉嘴不要再說了~~~~

    8. 俠女,為什麼這三隻小豬跟三個臭皮匠會雷同?@_@

    9. 阿餅,看完你的文章,我突然就覺得這一切的問題又回到杜正勝身上了。哈哈~

    10. 學長,我也比較喜歡曾志朗,可能因為上過洪蘭教授幾堂課,比較能感受的到他們夫婦那種讀書人的風骨與理念。

    11. "三隻小豬"和"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有沒有一點雷同的意解呢?
      呵~~~

    12. 迴紋針解釋的一級棒!
      但是我更希望教育部(不管誰當頭都好),專心在樹人大業,做得比說得好聽~

    13. 雖然不是學語言的,語言演變上或使用上的創造性與活潑性也是我很感興趣的,所以也來上一篇[url=http://sunnypie.bloggerism.com/archives/006115.html]從語言角度看三隻小豬[/url]^^"

    14. 我也要推「成語是語言的濃縮智慧,而非思想的怠惰。」

      其實杜部長在成語事件的表現,在我看來,根本就是惹火上身。
      我很欣賞曾志朗部長和黃榮村部長,對杜部長上任以來許多作為
      非常反感。

      杜正勝對於新聞議題的發言,常常不是滅火,而是雪上加霜。

      迴紋針這篇文章寫得很好。

    15. Conny, 呵…應該不是成語,是老子道德經裡的吧?

      可能有朋友不懂,來解釋一下。「多言數窮」,意思類似「言多必失」,「不如守中」,「中」有人解釋成「中庸之道」,也聽過有人解釋成「天地萬物為芻狗」的這件事(「天地萬物為芻狗」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同一段中的前面幾句)。也就是說,在上位的,應該不要有太多的法令去管轄人民,人民自有其生活法則。在上位的只要稟著仁民愛物的精神,無為而治就好。

      不知道我的解釋有沒有錯?:)

    16.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不是成語吧…)

    17. 蛋,的確啊!容易流於意識型態之爭,不過只要理性討論,真理越辯越明也未嘗不是好事呢~

    18. 阿餅,呵..我看了那些討論與文章。覺得我的想法其實沒有跟這些討論相悖。我認定語言是約定俗成(即文中提到的「武斷性」,arbitrarienss),不過我也推崇語言演變上或使用上的創造性與活潑性。Take it easy! :)

    19. 迴紋針講得真好!
      完全說出我心中的感受
      每當討論到這一方面的話題
      總是很難暢所欲言 因為常常會淪為意識型態之爭
      不過每次來你這邊 總是看得心有戚戚焉點頭如搗蒜
      謝謝你!


    20. 迴紋針把我的半夜碎碎唸拉成一篇文啦
      真不好意思^^"

      其實那是幾天在[url=http://mypaper.pchome.com.tw/board/B/index.htm?s_id=myword]另一處[/url]討論的一點心得
      之後又有網友發展成兩篇很[url=http://mamamia.bloggerism.com/archives/006113.html]完整的論述[/url]
      有興趣歡迎點閱
      我想我沒辦法表達的比那兩篇文更清楚了

      順說
      其實我是學歷史的

      學歷史的不會因為很三隻小豬的老杜被貼上特殊標籤吧 XD

    21. 偉,你舉的例子就是我要說的。因為拿三隻小豬當成語,還不到約定俗成的地步。

    22. minami, 三隻小豬頂多就是詞彙,是語料,成語可能還得等上數十年吧?好歹成語的定義一定是經過了一定的歷史淬鍊才行。

    23. 艾瑪,小心,言多必失這是個成語XD 恭喜賺進100美金啊~(我拼了命也不過你的一半Orz)

    24. 關於三隻小豬的故事
      我想 並沒有一致的看法吧
      每個人對於"三隻小豬" 這四的字
      並沒有約定成俗的概念

      比如說 你真是"三隻小豬" 當形容詞
      我們要"三隻小豬" 當動詞
      "三隻小豬"告訴我們… 當名詞
      沒有人知道在說些什麼

      我個人對"三隻小豬"的概念
      比較類似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或是 材料選擇的重要
      不要因一時的方便 選擇了不適合的材料

      不曉得 別人對於我的說法覺得如何?

    25. 非常贊同你所說的:成語是語言的濃縮智慧,而非思想的怠惰。成語最大的好處就是本來要用很多文字來形容的事,可以化繁為簡,精簡傳達出正確意思。
      不過就成語而言, 我也認同張大春(在飛碟早餐中接受專訪時)所說的,成語也可以創新,唯有與現實生活相關連的成語才不會死掉,只不過這個"三隻小豬"倒底算不算是創新意的成語呢?我認為恐怕還不到成語的地步吧!

    26. 推一個「成語是語言的濃縮智慧,而非思想的怠惰。」

      杜部長有時候只能夠用「言多必失」來形容了… 唉~

    Comments are closed.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