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 西部片啡黃風情: Redscale 反轉底片

★迴紋針的小叮嚀★
  • 「非商業性」轉貼這篇文章沒問題,但請在轉貼文章時將這篇文章的連結一併附上,非常謝謝您的貼心與尊重。
  • 飲食或消費記錄多半有時效性,請將發文日期列入參考,並在前往消費前先跟店家確認。
  • 本部落格商業合作文絕對標示清楚,絕無置入,請安心閱讀。

  • 有河Book

    不久前看到叮咚大師轉載一篇底片玩家教人製作「反轉底片 redscale film」step-by-step 的教學文章。對於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底片新手,可是頭一次聽聞有這種底片拍攝。所謂的反轉底片,就是捨棄原本要感光的那一面底片,改以背面的片基面朝外,作為感光的那一面。片基的底色,可以作為一種「濾鏡」,所以洗出來的照片也會增添一種基調色彩。

    這種反轉底片,除了自製外,市面上也可以買的到現成的。我自認沒那種巧手,所以先在網拍上買了一盒三捲,由 Lomography 出品的反轉片來玩玩。

    與一般底片不同,不管是黑白片或者反轉片,我私自認為都滿挑場景的;也就是說,如果要讓底片呈現出他該有的特色,就不能看到什麼「感動的當下」就拍(當然我知道這違背 lomo 精神)。會有這樣的體認,可能是因為我目前對於底片攝影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吧?不同的載具要學著在不同時候使用,是我目前想要達到的一個目標。但是如果問我「何時適合用黑白片?」或「反轉片適合什麼場景?」,我目前說不上來。是一種無可言喻的 fu,是所謂的 serendipity。

    [以下是比較專業的討論,做為個人筆記用,沒興趣的朋友就直接看照片啦~]

    在閱讀反轉底片的相關網路文章時,諸位大師們都提到如果要製作反轉底片,最好是用高感度(ISO)的底片來製作,並且以低 ISO 的底片空殼作為「借屍還魂」的軀殼(好比說 400 度的底片轉在 100 度的空殼上)。這是因為改由片基面感光,會使得底片對光的敏感度較差,因此會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讓底片能夠充分接收到足夠光源,將影像的細節更詳細地紀錄在底片上。而使用低 ISO 的空殼,裝在傻瓜型的輕便相機(如 mju-II)上時,因為相機會自動偵測底片的 ISO(就是底片殼外頭的條碼),就會被低 ISO 的數值欺騙,進而在拍照時給底片較長的曝光時間,這樣一來反轉底片就能吃到更多的光源了。

    不過如果是沒那麼傻瓜的底片機,如 LCA 這種必須手動調整 ISO 值的相機,,就不用考慮「高ISO底片+低ISO底片殼」這樣的組合,因為反正可以手動調整 ISO 、決定曝光時間。至於究竟要怎麼設,得看底片的特性而定,例如管伯伯說以 KODAK 為例,大概增感四格左右。也就是 ISO 400 的底片,要以 ISO 25來拍(400 –> 200 –> 100 –> 50 –> 25)。

    以上應該都只適用於自製反轉片吧?因為我買的現成反轉片,在拍攝時還是按照底片上的 ISO 100 來設定,沒有做任何設定上的更動,或許這是 Lomography 的美意之一。

    另外,自製反轉片沖掃出來左右會顛倒,必須再後製左右顛倒回來。但是 Lomography 的這捲反轉片卻不需要。

    顏色黃的跟身處沙漠一樣

    有河河貓

    有河Book

    滬尾老靈魂

    黃山咖啡場景

    i read pots!

    faked double exposure

    你喜歡這種西部片 / 超復古的照片嗎?當照片剛洗出來時,我有一種「喔?就這樣喔?」的感想,不過看久了其實也滿喜歡的耶。

    上面的照片多半在淡水有河Book 拍攝

    看更多redscale的照片

    [延伸閱讀]

    DIY 反轉底片

    5 comments

    1. 自動引用通知: 反轉片初回 « Kuns 的Blog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