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從教室用語開始尊重同志族群

★迴紋針的小叮嚀★
  • 「非商業性」轉貼這篇文章沒問題,但請在轉貼文章時將這篇文章的連結一併附上,非常謝謝您的貼心與尊重。
  • 飲食或消費記錄多半有時效性,請將發文日期列入參考,並在前往消費前先跟店家確認。
  • 本部落格商業合作文絕對標示清楚,絕無置入,請安心閱讀。

  • 同志議題前一陣子在台北市鬧的沸沸揚揚,起於台北市政府要舉辦同志公民運動,遭到宗教界與政治人物強烈抗議,批評的字眼污名化了同志身份。

    我也曾是個避免與同志接觸的人。雖不至於厭惡,但打從心裡就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人。但這都是不瞭解同志之前的誤解。

    我大學念的是外文系,系上開的課有相當多與性別議題有關,就算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例如一些西洋文學概論導讀的課程,教授也都會在課堂上提到這樣的討論,明的來暗的來都有。例如現在文壇上一位女性主義作家,張小虹,上她的文學作品讀法總會讀到一些與女性角色有關的文章。她不明說她在傳遞女性主義的觀念,但她就是用這樣的文學閱讀方式讓女性主義潛入學生的思考中。另外當時轟動一時的還有另一位教西洋文學概論的女教授,原來姓黃,但堅持要改從母性,將女性主義發揮極致。

    這樣的性別議題,對我而言原來一直僅止於是課堂討論,而且我雖然個性龜毛,講究細節,但有些方面還是挺神經大條。直到畢了業之後才發現身邊一個個好朋友都是同志。漸漸地我也開始以「他(她)們是同志」的角度去與之相處,從開始的能躲就躲,到後來的理所當然,認為同志實在與我們每個人沒什麼不同,唯一差別僅在性別認同上。甚至我認識的同志,一般而言的個性都非常好,非常體貼,生活品味也都非常令人欣賞。實在沒有理由厭惡這些人才是。

    這個年紀的男生,如果是異性戀,多半對於同性戀抱持嘲笑或厭惡的態度,在言語上也常常直接了當地表明「同性戀很噁心」之類的想法。可能是我身邊有諸多同志好友而能「感同身受」的關係吧?在過去幾年的教書過程中,我一直很小心地跟學生用「性別正確」的語言說話。例如我每次舉例時,都會說「各位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剛開始的時候台下一整班男生譁然,連聲抱怨「我們又不是同性戀」,我就會趁機解釋給學生聽,希望他們尊重這個族群。同志這個族群沒什麼不對,只是因為我們整個社會及教育制度,並沒有建立起孩子們從小對於「性別尊重」、「他人尊重」的觀念及習慣,所以才因缺乏瞭解而嫌惡同志。更何況,我真的不知道班上是不是真的有這樣性別認同困擾的學生,在同儕的壓力下,不敢表示他的性別認同。常常以這樣的方式舉例,幾次之後,學生也就習以為常。我不知道我是否改變了他們的想法,但至少我希望我的言語能夠傳達出尊重同志族群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