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旅] 冬天帶登機箱去歐洲旅行:輕量化的雪地旅行行李裝備清單

★迴紋針的小叮嚀★
  • 「非商業性」轉貼這篇文章沒問題,但請在轉貼文章時將這篇文章的連結一併附上,非常謝謝您的貼心與尊重。
  • 飲食或消費記錄多半有時效性,請將發文日期列入參考,並在前往消費前先跟店家確認。
  • 本部落格商業合作文絕對標示清楚,絕無置入,請安心閱讀。

  • 輕量化旅行

    相較於夏天,我更喜歡在冬天旅行,只是這個季節最傷腦筋的就是衣物打包清單,如果要穿得暖,免不了就得攜帶厚實的衣服。另外一個要考量的就是旅行的目的地,如果是城市旅遊,多半得打扮地時尚一點,但如果是像這次親近自然的瑞士之旅,反而功能性會是我的考量。

    這些年我陸續添購了許多戶外品牌衣物作為我日常穿搭的選擇。這些品牌既然以戶外活動作為設計訴求,自然強調衣物的特殊功能,也因此如何針對季節、旅行目的地、旅行中可能從事的活動選擇適合的衣物格外重要。

    在開始介紹前先聲明,以下列出來的,並不是要大家跟著我買(更何況也有些已經買不到了),而是提供一種打包的思路,是自己的需求找類似的替代即可。

    這次的旅行,主要選擇我第一次去瑞士時就造訪的少女峰山區 Grindelwald 小鎮為我主要的停留地,但我不會從事太專業的雪地山區運動,而僅只是親近山親近雪,搭乘火車四處看看,讓自己平日因工作而疲累不堪的心靈,得以滌淨。

    輕量化旅行

    瑞鐵火車段差
    如果提著重達20公斤的26吋大行李箱,遇到尖峰時間,上下這樣的火車真的會讓人很緊張

    依照之前的經驗,記得瑞士的火車有時不是那麼「行李箱友善」。火車停靠時,上下車廂的階梯,即便最下的一階距離月台段差仍然很大,而且階梯寬度也窄,沒有帶行李都要小心翼翼,更何況一個人獨自扛大行李上下火車更是十分艱難,如果遇到尖峰人潮……,光想到那種場景都害怕。所以這一次打算帶一卡登機箱加上大背包作為旅行的打包基礎。有了這個前提,輕量化但又強調機能性的衣物用品成了重點。在列行李清單時,也修修改改不下十數次,現在好好記錄一下,這些裝備帶來並實測後的結果。

    Contents

    衣物部分

    穿上身的衣物,我是採用三層穿衣法,就是大家說的洋蔥式穿衣。這種穿衣法適合在戶外多一點的行程,如果是去日本這種暖氣大國,逛街行程比較多一點的,我就會改為玉米式穿衣法,裡層輕薄、有基本的保暖,外面穿厚實的保暖外套,一進室內脫掉外套剛剛好。

    數量部分,我是備一套穿一套,所以基本上就是捲一捲塞進一個比 A4 尺寸還大一點的壓縮行李袋就搞定了,但羽絨外套及防風防水外套,我則是另外單獨打包放在隨身背包裡,這樣一下飛機出機場,看天氣就可以方便取出套上。

    輕量化旅行

    另外一個我也會考慮的是衣物的顏色搭配性。這一次主要圍繞可以與紅色搭配的基調色彩上,例如咖啡色、紫色、粉紅色。過年呀,總是要喜氣一點。

    輕量化旅行

    打底層 baselayer

    這一次為自己準備了三件羊毛底層衫,其中兩件是 Uniqlo Heattec extra warm 的高領衫,一白色一深咖啡色。這件保暖衣因為混了cashmere羊毛,又輕又暖,即便單穿不會透膚,捲一捲塞在行李袋中也不佔空間。另一件則是 icebreaker 200g 的羊毛打底衫。icebreaker 跟 smartwool 都是有名的美麗諾羊毛衣大廠牌,我帶的這一件 200g,深紅色的,是在台灣冬天也能夠穿的羊毛衫,而且設計上也不會太像衛生衣,可以外穿。

    輕量化旅行衣物

    輕量化旅行衣物

    原本還塞了一件輕刷毛的保暖排汗衫,考量這次也不見得有機會去雪地健行,沒有長久徒步的需求,所以最後一刻還是拿出來了。

    刷毛中層 fleece midlayer

    我帶了兩件刷毛衣,都是可以做中層、同時也可以單穿的外套,但兩件材質不太一樣。North Face 這件我是去年黑五在美國 Rei 這個戶外用品大站買的,打完折大概 80 幾美金,我覺得相當划算。這一件是很常見的 fleece,顏色是很亮眼的紫色,而且是短版,非常輕盈,在雪地中拍起照來應該是相當好看的。

    輕量化旅行衣物

    另一件則是戶外活動玩家應該很熟悉的面料 Alpha Direct(AD)。AD 是刷毛大廠 Polartec 開發的面料,特徵是布料織面有許多孔洞,所以透氣排汗。而聚脂纖維材質,不吸水,所以速乾,一般都是與抗風的布料一起搭配,互為表裡,既防風又保暖。但這幾年有國內外的廠商將 AD 單獨出品,作為戶外活動的行動中層衣,依照纖維密度分為 60、90、120,數字越大纖維越密、孔洞越少,也就越保暖。國內比較推薦的是 Ulsus 熊衣這個廠牌,開發出的款式也多,我這次帶的也是他們家的 120 Alpha 連帽口袋外套,S 號 185g,跟一隻 iphone 16 差不多重量。

    輕量化旅行衣物

    輕量化旅行衣物

    輕量化旅行
    輕暖又好搭配的熊衣外套

    另外,AD面料也有做成褲子的,也是出自熊衣家,這褲子我是在飯店房間單穿當居家褲,外出就套在在褲子裡面保暖,但看許多登山玩家把熊褲穿在一般褲子外也不違和。熊衣家的為 90 Alpha 單一規格,一件總重 100g。

    輕量化旅行衣物

    羽絨中層 down midlayer

    這就沒什麼好說的,不管是 Uniqlo 輕暖型或者貴森森的始祖鳥,只要穿的開心都可以。一般人可能都聽過FP (filling power),指的是羽絨的蓬鬆度,一般來說 700FP 以上就相當保暖,只是另外也要考量羽絨填充量,填充量太少,也會不夠暖。例如日本戶外品牌 mont bell,推出 1000FP 的羽絨外套與背心,但這種羽絨產品通常還是推薦當作中層,單穿可能還不如厚棉外套保暖。

    我這次帶的是始祖鳥 Cerium,850FP,而且在容易出汗的部位填充的是人造羽絨(化纖),避免遇濕氣而喪失保暖性,總重量不過 285g。在台灣當外套還可以,但若要到瑞士,遇到天氣嚴酷時單穿肯定是扛不住的。這也是為什麼我還是會帶刷毛衣,看從事的活動與體感溫度,一層一層穿上脫下,可以自由調控。

    輕量化旅行衣物

    上面提到的人造羽絨,也就是化學纖維材質。最有名的莫過於 Primaloft Gold ,或者始祖鳥自家開發的 Coreloft ,都是鼎鼎大名的化纖材料。但若在乾燥的環境中,同樣重量的化纖填充量絕對不比羽絨保暖。所以在台灣,如果是陰雨天,我通常會穿化纖外套,但這次在瑞士,氣候較乾燥,我還是會選擇帶羽絨來。

    防風防雨硬殼 hardshell

    最外面防風防水的外套,就是俗稱硬殼衣 hardshell。常聽到的 Goretex 就是這種布料,但各家戶外用品品牌也會有自家開發的布料,例如 Patagonia 的 H2No,或者 Klattermussen 的 Cutan 布料。我這次帶的是始祖鳥的 Beta LT,重量 330g。

    帽子

    年紀大最怕頭部吹風,所以我可以不用戴圍巾,但一定要有保護太陽穴的帽子或頭巾。這次帶了Chums 的飛行帽,顏色很花俏,但這幾個顏色都可以呼應到我這次帶的衣物顏色,而且也有遮耳的設計。另一頂就是一般的毛帽,兩種不同類型可作為穿搭選擇。最後就是 Ulsus 的熊帽,沒什麼重量,所以沒有不帶的理由,單戴,或者作為加級保暖的帽子內層也都很適合。

    輕量化旅行

    手套

    手套在雪地很重要,但要挑到自己合用喜歡的,我也花了不少功夫。這次帶了兩套,一是 Ulsus 熊衣推出的露指手套,另一套是 PGY tech 推出的攝影手套。前者真的是非常實用的手套,又可以輕微保暖,也不影響一般活動,我幾乎每天都戴著它們,非常推薦。而 PGY 攝影手套則是兼顧防水、保暖,又可以只露出拍照常用的大拇指及食指的選擇,滿厚實的但質感又柔軟輕量。

    輕量化旅行衣物
    上面那頂就是熊帽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大拇指、食指、中指三處可以翻蓋,手套內裡填充的是3M thinsulate 化纖材質

    褲子

    穿上身的是法蘭絨格子褲,如果太冷,裡面可以穿上面提到的AD熊褲。另外塞進壓縮行李袋的是帶有內刷毛的軟殼褲。

    輕量化旅行

    毛襪

    首選自然是美麗諾羊毛混紡的羊毛襪,穿很多天也不會臭,而且又保暖。這次我帶兩雙,一雙是Sockwell的,另一雙是Darn Tough。Sockwell 是美國製造羊毛壓縮襪的廠牌,國內沒有販售,而Darn Tough是羊毛襪的知名品牌,終生保固,穿破了可以送回去原本買的店裡。

    輕量化旅行衣物

    鞋子

    又是一個佔空間又不得不帶的行李。首選一定是去年底買來穿上就脫不下來的 norda,還是要稱讚它們輕量化之餘,又能兼顧讓我久站久走不累的優秀表現,但缺點就是不怎麼防水,去雪地可能會有被融雪浸濕,腳就會受動的風險。我也思考過帶雪鞋,但雪鞋往往太重太大,而且日常穿著度幾乎是 0,所以我把目標轉向中筒的防水登山鞋。

    輕量化旅行

    帶來的是 Nnormal 的 tomir 1.0 防水這一雙,整雙重約 700g,紫灰色的鞋面搭配細細的橘色等高線設計,斜向的綁帶系統,平常穿也很好看。選擇中筒的原因是考量到萬一積雪較深,可以搭配防水綁腿(推薦這雙 mont bell 的 Goretex 輕量綁腿,好穿脫),這樣就有雪鞋的功能了。至於保暖,除了羊毛襪外,我還帶來小白兔全鞋墊式暖暖包,作為解決方案。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簡易冰爪,輕量好收納

    輕量化旅行

    事實證明,這樣的安排是滿得宜的。有一天我穿著這雙防水登山鞋,綁上簡易冰爪還有綁腿,鞋底鋪了小白兔暖鞋墊,在雪地中健行3小時,完全沒有任何進雪凍腳的狀況。(警語:這裡的雪地,是那種有被整理過、踏出路徑的雪地,雪被壓過變得比較硬實,一般的雪靴足以應付,如果是鬆雪,還是推薦要租專業的雪鞋比較好)

    背包

    這次還是帶了三個背包喔!大的就是跟著行李箱一起裝行李的藍色The North Face背包,這是前年黑五在國外網站買的,它厲害之處就是可以摺疊自收納成一個小方塊,整個袋子重不到 1 公斤,卻有42L的容納。我覺得深藍色配上經典的TNF黃色,復古好看!

    輕量化旅行

    這個包包厲害之處就是裡面有一個活動的軟隔層,可以調整隔間的大小。另外也有大網袋、側邊各有一個拉鏈收納空間,蓋子上還可以有放筆電的夾層。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另外一個是 Black Diamond 的 22L攻頂包,也是黑五在國外網站買的,比台灣代理商還要便宜很多。這個包最棒的地方,除了非常輕量化而且防水外,如同背心的背帶上有很多網狀口袋,可以放手機、面紙之類的小東西,超級方便,日常出遊背著也很適合。螢光黃顏色亮,很有識別度。文章最前面第一張照片就是背這個後背包,當時我走路走到熱了,包包裡頭,除了本來帶出來的東西外其實還塞了我的羽絨衣,但看起來也不臃腫。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第三個包則是 Patagonia black hole 黑洞包系列的輕量兩用托特包,可側背可肩背,也可以用自己內部的口袋塞一塞自收納成為一小包,還有掛繩,放在行李內幾乎不佔空間,或者外掛在外面也方便,整個包展開卻有 27L 大容量,甚至還可以塞進我的 15 吋 Macbook Air。表布防水耐磨擦,側邊有彈性網狀大口袋,放水壺也 OK。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利用包包的內袋塞一塞可以變成一個水瓶大的小包,還可以外掛在行李箱外

    上面三個包包的共通點,就是背帶上都有許多可搭配的 D 型扣的 molle strap(好像翻譯成「戰術背帶」?),可以外掛像是水壺等常需要拿取的物品,也可以搭配以下這些小的隨身包一起使用。

    輕量化旅行
    背帶上有這些molle strap,就可以外掛很多東西
    輕量化旅行
    外掛後像這樣

    隨身小包

    輕量化旅行

    還是要推薦 Patagonia 的黑洞包輕量小包。這個包容量是 1L,但卻可以塞進護照、錢包、手機,甚至我還放了面紙及韓國保濕棒進去。這個包同樣也可以自收納變成小小的,以及搭配有 molle strap 的背包,扣在胸前,安全方便,而且也可以是一個穿搭配件。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另一個是在瑞士 Grindelwald 的 mont bell 專賣店買的,覺得它輕巧方便,容量也大。上面有一張照片就是實背的樣子。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保養部分

    為了把重量分給許多電子產品充電用品的重量,所以清洗及保養品我都是斤斤計較,計算天數,只帶差不多份量的,或者用剩下一點點,回國前可以直接丟掉的。

    特別要介紹輕量化的卸妝及洗臉品。我平常只擦防曬,頂多撲一層蜜粉,所以卸妝對我來說不是太費事的功夫,推薦「赫茲布」,我是看許多女性登山高手推薦的。它是一層薄薄如紙巾的不織布產品,裡頭加了卸妝品,加水就可以直接使用,我帶了10張來,幾乎沒什麼重量。不過因為我的「妝」有跟沒有一樣,所以我也不確定卸妝效果如何,如果各位看倌跟我的外出習慣類似,或許可以參考看看。

    輕量化旅行

    輕量化旅行

    洗臉產品就是帶日本赫赫有名的 susai 酵素洗顏粉,一個一個小小顆的,算剛好的份量帶出來,真的很方便。

    另外,同樣是登山者推薦的酷東西,就是照片裡在原本牙膏旁邊那一小盒裡頭的,那是固態牙膏。刷牙前放在嘴裡嚼碎(但別吞下去!),加水後就開始刷牙。起泡性沒有像一般牙膏那麼好,所以可能沒什麼刷牙的感覺,不過清新感跟潔淨度都跟牙膏差不多,也很方便。我是搭配快要用完的小牙膏,帶了一些來。

    輕量化旅行

    最後也是被廣告一直燒到的 Spococo 旅行安瓶,說一次用一支,可以長達 12 小時保濕。不過我這個熟齡肌膚用起來覺得力道不夠,所以還是得加上稍微營養一點的乳霜。

    娛樂部分

    藍牙發射器

    這是在飛機上使用的,可以插進去飛機上的耳機插孔,把音訊透過藍牙傳到自己隨身帶的無線藍牙耳機裡,這樣就可以用自己的習慣的耳機享受飛機上的娛樂影音了。

    輕量化旅行

    藍牙音響

    這次帶了 Marshall Willen 來。我是一個房間裡沒有聲音就會覺得少了什麼的人,即便是睡覺我都要聽著人聲音樂才睡得著。這個防水的隨身音響可以帶進去浴室裡,洗澡的時候都可以聽過年的甄嬛傳non stop重播(大笑)。

    輕量化旅行

    機上用頸枕

    帶來的是很多年前寫過的 trtl,沒什麼好說的,就是輕量,用起來也方便。

    以上這些都是符合輕量化、好收納,功能強、搭配性也高的旅行衣物或者日常用品。透過混合搭配,可以讓自己冬日旅行的時光,不僅舒適保暖,拍照也上鏡好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